close

這件議題也是處理快半年但仍沒有找到真正原因來解決. 該問題發生的背後故事是某一款產品,原本要求的壽命測試過程(要求能超過100K次),廈門供應商發現有一零件(U Clip)在測試過程容易被推出導致緊鎖功能失效進一步讓壽命測試失敗.對方OEM工程師採取的措施是用一鐵片將該U clip扣住,讓U clip不會因壽命測試過程被推出而影響結果(fail)而無法出貨.

對方OEM工程師告訴我們說是我們設計上的瑕疵,所以在測試 前,OEM工程師都會"主動"將鐵片裝上,這幾年來都是如此,一直到我們SQE人員抽檢時發現. 因為在台灣也有一家OEM廠作一模一樣的產品與測試,並且從來沒有發生過像廈門一樣的狀況,所以,理所當然,廈門工程師的解釋又被我們退回..但是如同往 常一般,在尋找真因的過程(截至今日:2014,01,20,尚未找出真因),我又得苦口婆心和OEM工程師解釋FTA與試著找出動態變異..

一 開始,其實沒有那麼困難,不過就是使用side by side comparison(比對法),將台灣與廈門這2邊的相關零部件比較找出差異,但,這算這麼一件簡單的事,竟也花了快3個月才完全,原因就在於:OEM 廠一直認為是設計風險(因為這一case已經讓該廠賠了一筆不少的空運費與報廢的成本),因為唯有如此,他們才有機會免責.但是,全部的4個主零部件中, 我們還是發現關鍵的2個在尺寸上有問題. 對方OEM廠的主管也很乾脆的將這2個零件修改,但是其中一項因為承接U clip的孔形一直修不到位,後來我們定義出U clip與主體(U clip對接件)的拉力,找出在某一拉力不足下(100N)會很容易發生U Clip在測試過程容易被推出.但是,到這階段,才是挑戰真正的開始!因為就算使用台灣廠的U clip而且拉力大於定義值,廈門廠在執行壽命測試時,還是發現主體cracking.(這是今天2014,01,20)剛收到的最新消息! 我告訴我們自己的SQE,對於這樣的結果我不訝異,但是,這次需要好好靜下心來將所有可能列出,並逐一排除那些是可能或不可能:(因為,這些是我在去年8月份已經說過幾次)

首 先,看過今天廈門失敗樣品的相片,我發現主體承接U clip位置開裂的模式與先前完全不同,以前開裂是因為U clip被推出主體的下排2孔(上下2孔),導致U clip夾住上2孔的位置因為下一次的衝擊力道將主體擠裂,今天看到的相片*2張後發現:(1)U clip完好如初的扣在主體上,(2)開裂的都是左上部的孔..也就是說:先前cracking與今天cracking的defect mode完全不一樣,

> 以前的defect mode是因為U clip被推出後導致局部承接孔承受過大應力產生cracking,

> 今天的defect mode是因為主體結構強度不足或是U clip在受壓衝擊過程施加在主體左右兩端孔的應力不均勻(左邊孔受力必較多)所產生的後果.

我將我的訊息告訴自己的SQE(如下):

By the pictures, it looked like U clips were not pushed-out, the cracked occurred could be due to following: 1. the thickness of port where the U clip inserted was thinner than AA. 2. the seal pack impacted U clip during cycling is highers than AA 3. the molding process has deviation compared to AA 4. the stress on U-clip was not averagely distributed because I saw same left side cracked when you have AA control, do some evaluation for above listed possibilities before doing the cycling test. this is more important for us to find the difference instead of doing cycling that should always pass.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品保人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