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年10月,發生加拿大抱怨新產品的濾芯與阻塞現象,數量為6 units,截至今日(2013,12,11)為止,前後花了近1個半月的時間,我個人認為結果是失敗的,因為並未找出真正的原因並對症下藥,基於經驗傳承與知識管理的分享,我將處理過程的經驗與原本打算應該作的分析整理如下讓大家參考:

案例說明:加拿大告知XXX在終端消費者安裝後不久(短則數小時,長有數日)便有阻塞的問題發生.經Joga將不良品(6 pcs)退回ZZ分析後,發現阻塞的CB表面有Fe殘留,是故,ZZ認定消費者使用的水源並非乾淨的市水,或是安裝使用的區域其管路有鏽蝕所產生的Fe...

處理概念,以FTA方式來探討:
 1. 首先釐清CB:
   1.1是否每個退回的CB都有發現Fe或其他雜質(Yes)
   1.2 1um CB之前的濾材是否有發現同樣的Fe殘留,且濃度更高(Partial)
   1.3 1um CB生產過程的檢驗方式是否可被信賴,有無MSA差異或刻意被隱瞞的不良事實(Not yet)
   1.4 進料檢驗方式是否恰當且歷史資料是否一致穩合,尤其是生產出疑似不良品的該批(No historical data)
   1.5 Production Proecss是否處於受控條件,如何證明?(Confidential to me)
   1.6 針對1 um CB與1um CB filter的生產前後順序,品質檢驗項目與管制範圍是否一致?(No data available)
   1.7 MF要求Joga退回整組RO以供分析因果關係(No,Joga did not return all RO system)

2.再來,討論進水污染的問題
   2.1 我們要求ZZ作模擬驗證當水中雜質過高(High Fe)的條件下,是否容易發生堵塞的問題(No,ZZ不作)

 

​   2.2 發現堵塞XXX的水源分析是否含高濃度雜質(No, it was normal)

​對我來說,ZZ的報告(指Fe或水污染是根因)只能算是finding或推論,不能當作root cause,因為欠缺最有力的證據(如上述),但很可惜的,我個人感覺ZZ並不是願意配合我將問題找出,儘管我個人認為水的問題是佔了80%的可能性.

在此,我個人認為:
(1) 1um CB本身有可能是受害者,因為前置濾材無法將雜質吸收,導致細微顆粒堵住1um CB

 

(2) 1um CB本身極有可能先天不良(low flow rate or high pressure drop)
(3) 水源本身的確有問題

 

所以,現在AA打算更換1um CB改用1um sediment,其實我個人認為問題還是解決不了,原因如下

 

若是(1)+(3),那就算更換1um sediment,也是會遇到阻塞的問題
若是(1),那我們的方向就都完全錯誤,因為該探討的是前置filter的問題,並非1um CB,更何況,愈細緻的孔徑其相對阻塞的機率原本就更高
若是(3),那不管是那種XXX都撐不久

 


但是,一直到今天,我仍然無法讓ZZ清楚瞭解我的上述要求項目的目的(儘管我已經說明再三)並讓他們樂意的配合執行..所以,我只能說:我對ZZ的PSM再次打折,剩下不到50%(雖然這是我觀察到所有供應商的共同弱點),但讓我最擔心的是他們的配合度與企圖心是遠遠落後於BB, CC甚至於我們其他一些供應商,此點,勢必成為我們日後的隱憂,所以,當我們繼續與他們合作的可能下,我們SQE需要多費功夫去說服他們作對的事..

補充一點:我們無從得知現在使用的5Stage在沒有堵塞的狀況下,1um CB是否也有同樣含量的鐵元素或其他雜質?如同我所說的,ZZ分析報告不管看到什麼東西,都不應該認定那就是主因,除非經過再現驗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品保人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